著名历史学家、耶鲁大学荣誉教授史景迁于当地时间2021年12月26日辞世,享年85岁。
耶鲁大学著名的历史系教授Joanne Freeman发推,悼念史景迁教授去世。

耶鲁大学法学院历史学博士、终身教授张泰苏在微博发贴悼念。


史景迁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他的观察与研究结果。他十分擅长于人物研究,人物研究可以说是史氏研究的一大亮点,在其笔下涉及的人物数量很多,层次也很丰富 ,是一位一生致力于中国研究的美国汉学家。史氏对中国的研究从晚明一直延伸到了当代,清史研究是其研究的起点和重点。他的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使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成为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
除了研究明清史以外,史景迁学术上的最大贡献是他对西方汉学史的研究。几乎是在他的治学伊始,他就致力于对西方汉学史的搜罗爬疏,挖掘了大量可贵的珍稀资料,几乎复活了这一学科勃兴的时代。难能可贵的是,史景迁不止是挖掘素材,搜集逸闻奇事,而是有机地把这些珍贵的资料放进历史的文化内涵中去审察,探究其文化意蕴,运用比较文化和文化人类学的眼光,高屋建瓴地对其进行剖析,得出自己的学术见解,熔铸进总体文化论断的宏观背景中去;从而巩固和革新自己的历史观,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汉学在海外的发展这一文化史现象。
史景迁在中国知识界同样具有相当的影响与关注度。早在1989年,史景迁就曾应乐黛云教授的邀请在北京大学作了题为“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世界总体对话中的中国形象”的系列讲座,此后更多次来中国内地进行交流,同时也经常受邀在港台地区举办各类学术演讲。
史景迁师从于著名的汉学家芮沃寿和芮玛丽夫妇以及《清代名人传》的作者房兆楹,并因其研究成果而得到老一辈学者如费正清等人的高度赞誉,在同辈学者当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有人将其与哈佛大学的孔飞力、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魏克曼并称为“三杰” 。
自1974年以来,他完成了14部有关中国的历史著作,包括《追寻现代中国》《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康熙与曹寅》《利玛窦的记忆宫殿》《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等。自2001年底,上海远东出版社开始陆续译介史景迁的系列著作,至今已出版十余种。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又重新将史景迁的部分著作陆续重译再版,由此可见史景迁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