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宇领衔研究论文《身陷囹圄:美国华人科学家的恐惧》

11月1日上午,在现场直播的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著名科学家颜宁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

11月7日,社会学家谢宇在微博上为颜宁送上祝福。

近些年,海外尤其是美国的华裔科学家归国并不罕见。导致海外华人归国潮的原因可能要归结到特朗普的上台。为了迎合国内民粹需要,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推出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

紧接着,全美大批华人科学家遭到迫害,他们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被无故调查和拘捕的消息,不断见诸各种新闻。使得这些科学家宁愿放弃在美国的待遇和地位,也要逃离深渊,其中有很多人前往了中国。

《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称,尽管“中国行动计划”在2022年2月就被宣布终止,但引发的“寒蝉效应”却仍在延续。原因很简单,随着中美博弈加剧,没有人能保证类似的事情不会再次重演,与其提心吊胆,不如趁早给自己谋后路。

但是究竟这几年有多少海外华裔科学家归国呢?还在美国的科学家的心态又是如何?近期一项由社会学家谢宇领衔的研究给出了答案。

该研究名为《身陷囹圄:美国华人科学家的恐惧》(Caught in the Crossfire: Fears of Chinese-American Scientists),今年9月发表在预印本网站arXiv。

该研究的作者包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中心教授谢宇、哈佛大学生物统计系教授林希虹、麻省理工学院核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李巨等。

文章指出,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来自中国的移民。然而,自特朗普政府于 2018 年启动“中国行动计划”以来,感受到潜在联邦调查的压力,美国的华裔科学家现在面临更高的离开美国的想法和更低的申请联邦资助的意愿。

2018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中国行动计划”。该计划借口“打击经济间谍”和“打击窃取知识产权”,针对华人科学家和与中国有合作关系的科研人员进行系统性调查。

作者指出,该计划因其种族定性受到科学界和民权倡导者的严厉批评,导致其名义上在2022年初结束,但其实质性行动并未结束。截至目前,该计划已经公开调查了约150个学术科学家,并以刑事罪名起诉了其中的二十多人。这引起了恐慌,使得美国华人资深学术研究人员大量撤离。

研究显示,“中国行动计划”颁布的第一年,就有1062名研究者离美归国展开研究工作。此后的3年间,归国人数达到3878人。

2021年,这一趋势达到20年来的顶峰,归国人数为1490人。

根据表格可见,最大的流出是在工程、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物理科学领域。

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研究者还对1304名选择继续留美工作的华人研究者展开调查。调查中有89%的人回答希望“为美国科技的领先地位做贡献。”即便如此,他们也担心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威胁。

调查显示,他们展现出了强烈的不安和恐惧感:35%的受访者在美国感到不受欢迎;72%的人感到自己作为学术研究人员不安全;42%害怕进行研究;65%的人担心与中国的合作;86%的人认为,与5年前相比,现在招收顶尖国际学生更加困难。

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The 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在今年9月的一份调查指出,印度去年超过中国成为目前美国研究生的主要来源国家。

该委员会发现,从 2020 年秋季到 2021 年秋季,来自印度的研究生项目申请增加了 36%——远高于自 2016 年以来每年 5% 的最高增幅。同期,来自中国的新申请学生下降了 16%。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留在大陆攻读研究生,最近的研究表明,美国的中国学者将招收更少的学生。

参考文献:

https://arxiv.org/abs/2209.1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