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性别关联到国家的高度,也非“娘炮误国”首创。《圣杯与剑》作为文化女性主义流派的著作,就强调了女性式伦理的宽和,并批评了“剑”所隐喻的男性气质的霸道。
继续阅读分类: 性别

未婚妈妈:生活在中国的“隐形群体”
但愿有一天非婚生育行为不再遭到法律和政策的制裁,有更多的人能理解未婚妈妈这一群体,能对她们的生育选择给予尊重。
继续阅读
女儿是爸爸上辈子下的订单?
看到这样一句话:“女儿是爸爸上辈子下的订单,妈妈是这辈子来送快递的。”话值得玩味,姑妄言之如下。
继续阅读
社会学家是如何看待同性恋的?
福柯、布迪厄、吉登斯等社会学家对同性恋的研究兴趣在于同性恋能够帮助他们揭示社会结构、文化和权力的运作。每位著名的社会家都有其理论体系,我们也许能通过各位社会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性恋。
继续阅读
交叉性的落地:理解性别效应
在探究性别效应的道路上,针对“所有的女性都是白种人”的种族盲视,黑人女性主义者发展出了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的分析范式。
继续阅读
与底层对话:以性别为视角
遭到主流区隔的边缘型男性气质和贱民型女性气质,是规训权力或者说惩罚技术的产物,旨在驱除来自他者的威胁,但越轨其实是“权力的行使本身所不可或缺的”。
继续阅读
Her story:怎样理解宗族制度中的女性
女性主义重视女性经验的价值,并向“男流”式的认知惯习提出挑战,丰富与拓展了对现实的理解。
继续阅读
社会性别愈平等,男女差异却愈大
“平等”本来应该消弭“差异”,但是新近发表的两个研究,再度支持了一个与多数人预期不同的矛盾:社会性别愈平等,男女差异却愈大。
继续阅读
“小鲜肉”“娘炮”之争背后的性别刻板印象
中国的“小鲜肉”男明星近年来一直是大众热捧的对象,但是最近这些长相秀气、打扮精致的男偶像却因为一档节目招来骂声一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