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乐,社会学说

“新年”二字作为符号,被寄托了万象更新的意义,进而引发彼此祝福的人际互动。在这其中,新年也逐渐成为“超真实”(比真实还真实)的表达,如鞭炮一般,许下的许多祝福仅仅灿烂在噼里啪啦的那一瞬——这不是我们的错,而是因为愿望嵌入在这个机会分化、高速流动、风险不定的语境中,唯一确定的或许就是不确定。

继续阅读

2020年终社会学总结

盘点的功能在于回首往昔。回顾过往,我们或许会越来越感慨自己的局促:短期的目的性越来越强,做事也越来越寻求直接的收益。这种促狭感不再是所谓“下层”的专属惯习,而毋宁说是成功焦虑所“碾压”出的同质化生活轨道。

继续阅读

自杀的社会文化意义

历时性地看,统计数字或简要描述是我们了解自杀的第一道关口。之后是心理学或精神病学的分析进路,它们通过技术性范式(technological paradigm)所打造的精神障碍标签,把自杀者置于社会真空,将其变成一个个的“无名”个体。再向后,就出现了自杀研究的社会学路径。

继续阅读